8月23日至24日,学院开展以“启智育人 逐梦高校”为主题的2025年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本次培训通过开班仪式、理论宣讲、实践活动三大板块,为51名新教职工搭建起融入学院、提升能力的立体平台,助力其在教育赛道上稳步启航。
开班仪式:以初心为笔,绘就教育新篇
开班仪式由院长助理兼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丹秋主持,学院领导班子、各系(部)、科研处、教务处、学工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新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职业新篇章。
院长致辞:三语寄望,明晰教育方向
院长赵立成以“在新校园的晨光里,共赴教育的星辰大海”为题作动员讲话。他以处暑时节“收束中的笃定”比喻教育品格,强调新教职工的加入为学院“正在生长的时光”筑牢了成长底色。围绕“守根、修道、赴约”三大话题,他向新教职工传递了扎根教育的笃定力量:
一、守教育之根:在喧嚣中锚定育人本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不是“速成事业”,需以敬畏心做“种子工程”。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实要应对更多挑战,但要将这些挑战视为一场宝贵的“淬炼”,新教职工要认清教育本真,坚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分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并在日常琐碎与坚持中,坚守学术道德与职业操守——学术上不抄袭剽窃,教学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二、修成长之道:在沉淀中锻造硬核能力
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需“向内求”与“向外拓”并重。不必急着“向外炫”,要聚焦“成为怎样的教育者”这一根本。学院已搭建导师“传帮带”、教研碰撞等成长平台,建议大家:以学促行,夯实专业与信息化基础,顺应AI时代需求,提升创新与跨界融合素养;以行践知,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科研团队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深化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学校会始终做大家的后盾,允许大家慢慢成长。
三、赴未来之约:在同行中筑就精神家园
回顾学院26年发展历程,新教职工是“最年轻的见证者与建设者”。要共同将校园打造成“学生寻方向、教师实现价值、众人感温度”的精神家园,既以“学术共同体”的姿态碰撞创新火花,也以“情感共同体”的温暖彼此支撑。学校会完善保障体系、搭建展示平台、倾听每一个声音,与大家同频共振,点亮教育星空。
最后,他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作结,勉励新教职工与学院共迎教育春天。
青蓝结对:以老带新,传承育人薪火
仪式上,“青蓝工程”结对环节温情上演。各系(部)负责人为新教职工代表佩戴校徽,这枚小小的徽章既是学院荣誉的象征,更承载着“接力育人使命”的期许。新教职工代表向带教导师献上鲜花,鞠躬致谢,定格下“以老带新、共促成长”的温馨画面。通过师徒结对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融入专业领域,为学院储备骨干力量。
入职宣誓:以誓言为诺,凝聚育人初心
副院长杨爱丽带领全体新教职工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会场,既是对教育初心的郑重承诺,更是投身医疗教育事业的坚定宣言。
理论宣讲:精准赋能,夯实职业根基
理论宣讲环节聚焦“实用化、精准化”,为新教职工送上“政策指南”与“能力宝典”。王亚平教授以“教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为题,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师素养、拓宽职业发展三个维度展开。用生动案例与实用技巧,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人力资源部各科室负责人开展“政策解读专场”
人事科科长孙婷婷围绕职称评定条件、申报流程、材料准备等方面逐一拆解要点,让晋升路径一目了然;
劳资科科长刘鹏结合实例解读绩效考核体系,让新教职工清晰了解“如何干好工作、如何获得认可”;
师资科科长李畅以自身成长经历勉励大家:“高校教师的价值,在于用专业托举学生,更用情操影响学生。”
聚焦科研,提升能力
科研处副处长林琳围绕“科研入门与项目申报”支招,从注意事项到实用技巧,一一细致讲解。她鼓励新教职工“主动迈出第一步”,以科研反哺教学创新。
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感悟育人温度
新教职工走进学院雷锋精神文化馆与实验中心,在实景中感受学院文化与办学特色。
雷锋精神文化馆内,图文展板、实物陈列与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展现了学院“以雷锋精神育人”的鲜明特色,让新教职工们感受到:原来“立德树人”可以这样具象化。
随后,新教职工走进学院实验中心,参观各类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布局、先进实验设备与教学资源,了解实验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两天的培训紧凑而充实,新教职工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此次培训的圆满举行,为学院新入职教职工开启了职业发展的“第一课”,让他们对学院发展、职业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更加坚定了扎根教育、与学院共成长的信念。未来,他们将带着培训所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文字: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网站
编辑:刘世利
审核:鲍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