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透视 > 正文
中共教育部党组: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教育部网站   点击数:     时间:2020-09-02 09:56:46

举各方之力加快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一年多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推动下,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整体谋划、大步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全新局面。
——顶层设计让机制硬起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规划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引起热烈反响。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教育部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打出了政策落地见效“组合拳”。2019、2020年教育部分别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等工作方案,突出年度工作主题,进一步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良好态势。
——课程建设让主线亮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成效显著。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以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为范本,针对本专科、研究生各门思政课必修课,分别研制专题教学指南或教学建议,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发布海量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在线进行教学指导并答疑,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精准定位、差异衔接、合力育人。推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深入研究教学目标、开课范围、师资配备、学分设置等规范要求,研制教学大纲(试用)。经过多轮试讲和完善,2020年秋季学期,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将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20年6月,一项涵盖部属省属、公立民办、本科专科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文法理工农艺等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92.9%的学生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91.9%的学生对我国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抱有坚定信心,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乘势而为让自信强起来,多维立体阐释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遵循,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大批鲜活生动深刻的“教材”。在“停课不停学”特殊状态下,一方面抢抓教学空间转换窗口期,强化对思政课在线教学的统筹指导,另一方面紧抓防疫抗疫斗争实践,将疫情防控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安排部署,对制度自信教育作出专门安排,组织专家为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研制《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强化培训指导,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辐射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6次网络集体备课和示范教学,指导教师讲好讲深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首次听课达29万人次。强化示范带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活动,5027.8万人次观看,瞬时成为全网现象级爆款思政“金课”。
——赋职赋能让岗位热起来,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思政课教师配备提出明确要求,高校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并尽快配备到位,加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共有92430人,其中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增15373人,增长20%。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加大示范培训力度;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设立“周末理论大讲堂”,打造共享型高端理论学习平台,设立一年多来已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的重要文章30余篇,累计培训超160万人次。以战略眼光狠抓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实现突破,截至2020年高招录取,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已累计招收该专业本科生800余人,8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承担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已累计增加6070个博硕士招生指标,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开展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评出特、一、二等奖项500个,9万多名思政课教师在线观摩;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分别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为思政课教师开辟科研“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高校落实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座谈会召开以来,已有10余位优秀思政课教师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新闻栏目亮相;在2019年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中,有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28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获得荣誉称号。
——激发活力让一线动起来,形成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共识和良好氛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对学校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亲切关怀、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令教育战线受到巨大激励和鼓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深入践行“一线规则”,组织开展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思政课建设巡查活动,让教师成为宣传会议精神的主力军,把课堂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主阵地。参加座谈会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成立“百人巡讲团”,累计巡讲示范课1350多场次。各地各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思政课的思路、教材、师资、教法、体制、环境创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10月,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拍摄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全景反映了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与改革创新,影片通过巡回展映、线上展映等方式,现已覆盖全国1485所高校和290所中小学,观影量超过360万人次。2019年,中央主流媒体刊发播出思政课相关报道400余篇,营造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
2019年国庆节前夕,上海市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观摩活动,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更多同台竞技切磋的机会,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供图)
——开立新篇让合力聚起来,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蔚然成风。2019年,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同志共讲课听课调研思政课200余次,形成领导带头抓思政课的“头雁效应”。压实高校第一责任人责任,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切实履行推动思政课建设职责。突出思政课建设成效的考核,将思政课建设重要指标纳入政治巡视、纪检监察,将思政课建设标准整体纳入“双一流”评估体系,更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不断强化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刚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物质支撑。